中央空调工程企业应如何应对市场规模波动的挑战?
中央空调工程企业应如何应对市场规模波动的挑战?
面对中央空调工程行业市场规模波动的挑战,企业需从战略布局、技术创新、服务模式等多维度构建应对体系,具体可从以下方向突破:
一、把握政策红利,激活存量市场
以旧换新与节能改造机遇:国家层面持续推进的以旧换新政策(如 2024 年底延续至 2025 年的国补)为存量市场注入动力。据测算,2025-2030 年中央空调更新市场规模预计每年达 300-400 亿元。企业应重点开发适配旧改场景的高能效产品,如多联机、磁悬浮离心机等,这类产品在节能改造中优势显著。例如贵州汇通华城通过 “MCES-S 工艺厂房暖通空调智慧管控系统”,在惠州华星光电工厂实现年节电 318 万元。同时,积极参与城市更新中的区域能源站建设、智慧楼宇改造等综合项目,将业务从单一设备销售向 “设备 + 安装 + 运维” 全链条延伸。
能效标准升级倒逼技术迭代:2025 年 2 月实施的 GB 44015-2024 冷库能效标准虽针对冷链领域,但释放出行业能效升级信号。中央空调企业需提前布局,确保产品符合未来可能出台的更高能效要求。例如海信日立通过 “灯塔工厂” 的智能化生产,将多联机能效水平提升至行业领先,其焊接不良率下降 57%,用工效率提升 63%,为应对政策变化奠定基础。
二、开拓新兴市场,优化业务结构
出口市场战略聚焦:2024 年中央空调出口额同比增长 33.7%,中东非、拉美等新兴市场成为核心驱动力。企业可依托 “一带一路” 倡议,在东南亚、中东等基建加速区域建立本地化服务网络。例如墨西哥、巴西等美洲市场因外资投入增加,对商用空调需求旺盛,中国品牌凭借性价比优势快速渗透。同时,针对欧洲市场对低价产品的需求,可推出模块化、易安装的中小型机组,结合极端气候下的散热优化设计,抢占市场份额。
工业与科教医疗领域深耕:在住宅和商业市场承压背景下,工业领域(电子半导体、新能源等)和科教医疗领域呈现增长韧性。2025 年工业中央空调规模预计达 347.5 亿元,同比增长 6.4%。企业需针对性开发耐高温、高洁净度的工艺性空调,例如数据中心专用精密空调,2024 年机房空调市场规模达 70.5 亿元,同比增长 8.6%。在医疗领域,可提供集成空气净化、温湿度精准控制的解决方案,满足手术室、实验室等场景需求。
三、技术驱动产品与服务升级
AI 与智能化深度融合:海尔发布的大模型 AI 中央空调通过实时感知环境参数,动态优化压缩机频率、阀门开度等,实现节能 20% 以上。企业可借鉴这一思路,将 AI 算法嵌入控制系统,开发具备负荷预测、故障预警功能的产品。同时,利用物联网技术构建能效云平台,如汇通华城的能效云可远程监控 3000 余个项目,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精准节能建议,年节电量达 23 亿千瓦时。
服务模式向价值创造转型:从设备供应商转向能源管理服务商,提供合同能源管理(EMC)、能源托管等增值服务。例如汇通华城在京港高铁站点部署 70 余名运维人员,提供从安装调试到实时监控的全周期服务,实现综合节能率 20%-40%。此外,探索 “硬件 + 软件 + 内容” 的生态模式,如美的的 “空调 + 壁挂炉风水联动” 方案,通过跨系统协同提升用户体验。
四、强化运营效率与成本管控
智能制造降本提效:海信日立黄岛工厂通过无人化 “两器” 车间、空中物流系统等创新,实现生产自动化率行业领先,其 “灯塔工厂” 模式可作为参考。企业应加大数字化改造投入,应用 BIM 技术优化设计施工流程,降低项目交付周期和错误率。同时,建立仿真测试平台,如汇通华城的 500 平方米仿真车间,可远程完成设备调试,节约 70% 以上成本。
供应链精细化管理:面对原材料价格波动,可通过战略采购、与核心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等方式稳定成本。例如头部企业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压缩机、电子元件等关键部件价格,而腰部企业可聚焦细分品类,与区域供应商形成协同,缩短交货周期。
五、差异化竞争与生态构建
品牌定位与细分市场突破:头部品牌可强化高端化形象,如大金、日立在高端写字楼市场的优势;腰部品牌则需深耕垂直领域,如专注轨道交通空调的企业可联合设计院提前介入项目规划。同时,通过绿色认证(如 LEED、中国绿色建筑标识)提升品牌溢价,例如海信日立的 “灯塔工厂” 通过智能制造实现低碳生产,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。
跨界合作与生态联盟:与科技企业、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,加速技术转化。例如海尔与 AI 企业合作开发大模型算法,美的与 DeepSeek 融合提升系统协同能力。此外,加入行业联盟(如中国节能协会),参与标准制定,争取政策话语权。
六、风险对冲与现金流管理
多渠道融资与应收账款优化:在项目周期长、回款慢的情况下,探索供应链金融、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方式。同时,建立客户信用评级体系,对高风险项目采用预付款或分阶段付款模式,降低坏账风险。
库存动态调控:通过需求预测模型动态调整库存,避免因市场波动导致的积压。例如出口导向型企业可根据海外订单情况,灵活调整生产计划,优先满足交付周期短、利润高的订单。
结语
中央空调工程企业需以 “政策敏感度 + 技术储备 + 渠道韧性” 为核心竞争力,在存量改造中挖掘稳定需求,在新兴市场中开辟增长极,通过智能化、服务化转型提升附加值。同时,强化成本控制与风险管理,构建差异化竞争壁垒,方能在市场波动中实现可持续发展。正如海信日立通过 “灯塔工厂” 建设实现全球领先,企业需以长期主义视角布局技术与生态,方能在行业洗牌中占据先机。